摘要:本文提供了《穿井得一人》的详细注释及解读。文章通过注释难懂的词汇和解读文章的主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文章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指出谣言和误解往往源于不实信息的传播。通过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吸取其中的智慧。
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介绍
《穿井得一人》是我国古代一则极富启示性的寓言故事,收录于《吕氏春秋》,这个故事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展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勤劳、智慧和人际关系的理解,本文将对该文本进行详细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穿井得一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且直前无苦状,其母不能决也,有人答曰:“噫!此何必以告人?若吾非人也,吾岂不知此?”遂持婴儿而投之江中,婴儿之母因急与之争高下,其声甚厉,旁人引之曰:“汝何以欲置此子水中?”其母曰:“吾闻穿井得一人之言。”旁人皆讥之曰:“得一人之言,未必信也。”其母知其误也,遂救之,婴儿得以不死,君子曰:“习闻善言而信之,则过犹不及。”
详细注释
1、“穿井得一人”:传说有人打井时挖到一个人,暗示人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启示和教训。
2、“有过于江上者”:有人路过江边,这里指路过江边的人。
3、“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看见一个人正在抱着婴儿准备把他投进江里,方,正在;引,抱;投之江中,把他投进江里。
4、“婴儿啼且直前无苦状”:婴儿哭叫并且向前挣扎,没有痛苦的样子,啼,哭;直前,向前挣扎;苦状,痛苦的样子。
5、“其母不能决也”:孩子的母亲无法做出决定,决,决定。
6、“有人答曰:‘噫!此何必以告人?若吾非人也,吾岂不知此?’”:有人回答说:“唉!这件事何必告诉别人呢?如果我不是人,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噫,感叹词;此,这件事;若,吾非人,我不是人;岂,怎么。
7、“遂持婴儿而投之江中”:于是抱起婴儿把他投进江里,遂,持,抱起;之,代词,指婴儿。
8、“婴儿之母因急与之争高下”:孩子的母亲于是急忙上前与那人争夺婴儿,因,急,急忙;与,和;争高下,争夺。
9、“旁人引之曰:‘汝何以欲置此子水中?’”:旁边的人劝解她说:“你为什么要把这孩子放进水里呢?”引,劝解;汝,你;何以,为什么;置,放;水中,水里。
10、“其母曰:‘吾闻穿井得一人之言。’”孩子的母亲说:“我听说打井时挖到一个人的话。”吾,我;闻,听说;穿井得人,打井时挖到一个人。
11、“旁人皆讥之曰:‘得一人之言,未必信也。’”旁边的人都讥笑她说:“听信一个人的话,未必可信。”得一人之言,听信一个人的话;未必信也,未必可信。
12、“君子曰:‘习闻善言而信之,则过犹不及。’”君子说:“对于听到的善言要加以分析再相信它,否则就会有过错。”君子,指有道德的人;习闻善言而信之,听到善言就相信它;过犹不及,过错和不及同等糟糕。
解读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人们在面对传闻或他人的建议时应该如何保持理智和判断力的重要性,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传闻或他人的话,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当我们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做出过激的行为,君子之言提醒我们要善于分析并理性对待听到的善言和恶言,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保持理智和判断力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各种信息中提炼出真相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穿井得一人》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勇于纠正错误。《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空间,通过详细注释和解读文本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并吸取其中的教训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