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是一篇教育后代的经典之作,全文通过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文中强调了忠诚、孝顺、敬业、谨慎等品质的重要性,并告诫子孙要珍惜时光,勤奋努力,追求高尚境界。文章还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优秀传统。全文解释及注释详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目录导读:
《诫子书》乃古代家训之典范,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此文饱含智慧与深情,对子女寄予厚望,教诲后世子孙,本文将全面解释及注释《诫子书》内容,以期读者能深入理解其内涵,领悟其中之教诲。
原文呈现
《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及注释
1、夫君子之行: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行,指为人处世的行为、品德,这句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2、静以修身:静,指内心的平静、清静,修身,指修养身心,这句话是说内心的平静是修养身心的基础。
3、俭以养德:俭,节俭,养德,培养品德,节俭是修养品德的一种方式。
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指心境清静淡泊,明志,明确志向,这句话是说只有心境清静淡泊,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5、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内心平静,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这句话是说只有内心平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6、夫学须静也:学习需要内心的平静。
7、才须学也:才能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8、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法拓展才能。
9、非志无以成学: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10、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过度放纵、懈怠,励精,奋发图强,这句话是说如果过度放纵、懈怠,就不能奋发图强。
11、险躁则不能冶性:险躁,性情急躁,冶性,陶冶性情,这句话是说性情急躁的人无法陶冶自己的性情。
12、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消逝。
13、意与日去:意志随日子逐渐消失。
14、遂成枯落:最终像枯枝败叶一样衰败、无用。
15、多不接世:大多与社会脱节,不适应现实。
16、悲守穷庐:守,守住,穷庐,简陋的房屋,这句话表达的是如果一个人未能有所成就,只能守着简陋的房屋,感到悲伤和无奈。
17、将复何及:又将怎么来得及赶上别人呢?表达的是对未能及时努力、错失机会的遗憾和惋惜。
深度解读
《诫子书》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子孙传达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文章强调了内心平静、志向坚定、学习勤奋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了过度放纵、懈怠和性情急躁的危害,全文充满了对子孙的关爱和期望,体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
《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深情的家训,对后世子孙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本文的解释和注释,希望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诫子书》的内涵,领悟其中的教诲,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