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供了《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解析。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写,旨在教育儿子修身养性,劝诫他要注重学问、勤奋学习、心存敬畏、珍惜时光。通过解析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的教诲,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从而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本文目录导读:
《诫子书》是古代一篇著名的家训,以其深邃的思想、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后世子孙修身养性的宝典,本文将围绕《诫子书》的原文及其翻译展开,逐句解析其中深意,带领读者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涵养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学习需要宁静的环境和心态,才能有所收获;才能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而来,不学习无法扩展自己的才能,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消逝,意志力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残叶一样衰败凋零,对社会毫无用处,只能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破败的茅庐中,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句一番解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是《诫子书》的开篇之语,强调了君子修身养德的必要性。“静以修身”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以此来修炼身心;“俭以养德”则是指节俭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涵养道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表达了淡泊名利与追求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只有不追求物质享受,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志向;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实现远大的理想。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才识的重要性,学习需要在安静的环境和心态下进行,才能够有所收获;而才识则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学习和志向的关系,不学习就无法拓展自己的才能,没有决心和毅力就无法完成学业。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这句话告诫子孙要戒除淫慢和险躁的习性,放纵懈怠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无法陶冶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年华随时光消逝,意志力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如同枯枝残叶般衰败凋零,如果不珍惜时间和努力提升自己,就会后悔莫及。
《诫子书》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一篇流传千古的家训,通过对原文的逐句解析,我们能够深刻领会到其中蕴含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智慧,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
扩展思考:现代意义与应用价值
《诫子书》虽然写于千年之前,但其思想内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高尚品德、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成为摆在现代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诫子书》所倡导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诫子书》也可以作为家长教育子女的宝贵资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诫子书》不仅是一部古代家训的瑰宝,更是现代人修身养性、追求美好生活的指南。